繁體版 簡體版 日文版 手機版 會員登入
 

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

熱門消息
賀悠遊梅山社群『梅開三度』
賀悠遊梅山社群『梅開三度』

入選100年度經濟部中小企業部
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-
中小企業e化社群輔導

100年梅山新活動
100年梅山新活動

梅山樂透333,線上報名
有機會抱回上億彩金
限333報名者
(名額有限,線上立即報名GO!)

今年夏天遊梅山首選
今年夏天遊梅山首選

梅山文化教室,DIY文化教室
尋覓古早味!台灣好物DIY才道地
免費參加!
線上報名 Let's Go!

99年梅花開花實況
99年非種不可(實體開心農場)
悠遊梅山風情網
歡迎免費加入會員!!
悠遊梅山線上購物
梅山鄉最新活動消息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梅山地區舊稱「糜仔坑」,或稱「梅仔坑」。梅山的開墾發展,自明末、清代、日治到中華民國,經歷了17、18、19、20、21等5個世紀,共300餘年。據載清康熙末年劃定民番界線時,出現「梅仔坑口」的地名,當時梅山土地雖被劃入番界,但無番人居住,而有大陸的漢人入墾。從今天許多取名為寮的部落,和年代久遠的古廟可以為證,例如半天寮、南靖寮、詔安寮。梅山的古名叫「糜仔坑」,地名傳說有二,一說為,相傳兩百多年前,因梅山地處太平山和大尖山西面山腳下的坑口地帶,與嘉南平原相接,是商旅出入平原與山區的必經之地,行程遙遠,因此商旅皆會在此地休息,之後有人開始在這裡蓋起小屋販售米糕糜,形成街市,因而得名「糜仔坑」。 二說為,在現今農會旁有棵大梅樹,來往的人都在梅樹下休息乘涼吃點心,所以把這個地方叫「梅仔坑」。日治初期改稱「小梅庄」。台灣光復後,為配合梅山公園開發遍植梅樹,而易名梅山。這裡也是原漢之間首當其衝的地域,因此在清領時期即設有漢番界碑,以避免族群糾紛。在交通不甚發達的時期,鄉民皆靠步道交通,至今留下許多山路古道,是梅山鄉最重要的文化資產。

主題
景點名稱
景點介紹
遊憩休閒
自然生態
農場林園
自然生態
自然生態
自然生態

悠遊梅山風情網:走國三到梅山 好事接二連三
100年度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
主辦單位: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執行單位: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 輔導單位:嘉義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
「本網站內容與服務由企業/社群自行提供,與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之主辦與執行單位無涉」
  企劃/晶威  設計/采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