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着162甲县道跨越横向整个梅山乡,一路从海拔一百公尺蜿蜒攀升到一千公尺,沿途分别经过丘陵、浅山、
深山的地形,路程中36弯72拐,是除了阿里山公路之外,进入阿里山的另一条路径。
梅山地区旧称“糜仔坑”,或称“梅仔坑”。梅山的开垦发展,自明末、清代、日治到中华民国,经历了
17、18、19、20、21等5个世纪,共300余年。据载清康熙末年划定民番界线时,出现“梅仔坑口”的地名,
当时梅山土地虽被划入番界,但无番人居住,而有大陆的汉人入垦。从今天许多取名为寮的部落,和年代久远
的古庙可以为证,例如半天寮、南靖寮、诏安寮。梅山的古名叫“糜仔坑”,地名传说有二,一说为,相传两
百多年前,因梅山地处太平山和大尖山西面山脚下的坑口地带,与嘉南平原相接,是商旅出入平原与山区的必经
之地,行程遥远,因此商旅皆会在此地休息,之后有人开始在这里盖起小屋贩售米糕糜,形成街市,因而得名
“糜仔坑”。二说为,在现今农会旁有棵大梅树,来往的人都在梅树下休息乘凉吃点心,所以把这个地方叫
“梅仔坑”。日治初期改称“小梅庄”。台湾光复后,为配合梅山公园开发遍植梅树,而易名梅山。这里也是
原汉之间首当其冲的地域,因此在清领时期即设有汉番界碑,以避免族群纠纷。在交通不甚发达的时期,乡民
皆靠步道交通,至今留下许多山路古道,是梅山乡最重要的文化资产。
沿着公路上山,一路风景殊异,有太平、瑞峰、瑞里、太和等风景区夹道欢迎。瀑布危崖、先人历史古道、
蝙蝠洞等云雾飘邈的深山意境,令人向往。大部分的乡民以务农为主,最为人所知的有爱玉子、高山茶、莲雾、
柑桔、槟榔和金线莲等作物。其中高山茶是嘉义县年产值最大宗的经济作物之一,而梅山又居产茶乡镇之冠。
茶种以青心乌龙、金萱和翠玉为主,所产的“龙眼林茶”、“瑞峰茶”、“龙珠茶”等茶品,亦概称
“梅山茶”。每到采茶季节来临时,宁静的山区便会涌入许多采茶姑娘和制茶师父的身影。而梅山乡就如同它所
盛产的高山茶一般,耐人寻味、百喝不腻。走访一趟梅山,让你满载而归。
梅山乡公所
地址:60341嘉义县梅山乡中山路282号
电话: (05)2622121
http://www.meishan.gov.tw/style/front001/bexfront.php